不少人逛超市買食品,最關注的往往是生產日期和保質期。其實,食品的配料表也很關鍵,食品的營養(yǎng)品質,本質上取決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。營養(yǎng)師劉艷君提醒市民,從食品配料表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,不妨了解清楚后再購買。
看原料排列順序
從字面的意思不難看出,食品的配料表是用來標注生產此種食品所使用到的主、輔料及各種添加劑成分的。根據(jù)相關規(guī)定,食品配料一般以加入量比例的多少,由多到少依次遞減的順序排列。也就是說用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,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。但如果加入量少于2%(多數(shù)為添加劑)的例外,可隨意排列。
比如,某種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“米粉、蔗糖、麥芽糊精、燕麥、核桃等”,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,蔗糖次之,而燕麥和核桃都很少。如果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“燕麥、米粉、核桃、蔗糖、麥芽糊精等”,其品質顯然會好得多。所以市民在購買食品前,不妨先對比一下。
看有無引起過敏的原料
不少人可能是過敏體質,所以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更要格外小心。這時,看配料表就十分關鍵了。比如,有些人可能對花生過敏,買餅干、點心時一定要仔細看配料表中有沒有花生或者花生油一類的配料,以免出現(xiàn)不必要的麻煩。
食品添加劑一目了然
食品添加劑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,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。根據(jù)相關規(guī)定,食品企業(yè)必須明明白白地標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劑。這樣的話,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劑就一目了然了。帶顏色的詞匯,比如“檸檬黃”“胭脂紅”“β-胡蘿卜素”等,一般是色素。帶味道的詞匯,比如“糖精鈉”“阿斯巴甜”等,肯定是甜味劑?吹綆А澳z”的詞匯,通常是增稠劑、凝膠劑和穩(wěn)定劑。
來源:北方網